首页 > 区各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区水务局 > 规划计划 > 工作总结
一、 综述
(一) 环境质量概况
2013年全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和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湖泊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主要河流中下游氨氮、总磷等指标超标,其他指标到达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城市声环境处于轻度污染水平;辐射环境处于安全状态。
(二) 环境保护与建设
全面启动辖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宜居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治污保洁工程进展顺利,对辖区主要河流实施“河长制”管理制度,严格环保准入、环保监管和环境执法,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全面整治辖区环境污染,推动饮用水源及河道整治,加强固体废物监管,加强重点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珠宝废物规范化管理,做好环境信访工作,强化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积极推动绿色创建工作,辖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二、 环境质量状况
(一)环境空气质量
2013年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在25~208之间,达到国家一级(优)和国家二级(良)的天数共288天,占全年监测有效天数(364天)的79.12%(见下图)。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一氧化碳浓度日平均值和臭氧小时均值到达二级标准天数分别为100%、91.8%、98.1%、86.0%、100%和92.65%。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上升3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上升3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60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上升11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1.17毫克/立方米,比去年上升0.15毫克/立方米;臭氧小时均值平均浓度122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上升48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上升6微克/立方米。
降水pH年均值为5.07,比上年下降0.07;酸雨频率为40.8%,比上年下降13.9个百分点,降水pH和酸雨频率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酸雨污染相对全市平均水平较轻。
全区硫酸盐化速率年平均浓度为0.10毫克SO3/100平方厘米·碱片·日,同比下降11.1%;全区降尘量年平均浓度为1.30吨/平方公里·月,比去年上升0.01吨/平方公里·月,达到广东省推荐控制标准。
(二)水环境质量
饮用水源:深圳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与上年同期相比,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不大,整体水质保持稳定。横沥口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质保持稳定。
湖泊:银湖、洪湖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仙湖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
河流:莲塘河上游水质达到Ⅴ类标准;深圳河罗湖段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0.321,比去年下降8.5%,整体水质有所改善;由于布吉河第二阶段整治工程正在实施,布吉河人民桥断面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0.656,比去年上升42.9%,水质污染程度加重;沙湾河河口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0.248,比去年下降6.3%,水质有所改善;梧桐山河与落马石河水质全年均值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
(三)声与辐射环境质量
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全区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6.9分贝,较去年上升0.1分贝;道路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加权平均值为69.6分贝,与上年持平。部分区域环境噪声处于轻度污染水平;道路交通噪声处于良好水平,但部分路段道路交通噪声有超标现象。
辖区内环境地表γ剂量率在64.8~148.0纳戈瑞/小时范围内,γ辐射累积剂量季度累计均值在0.170~0.213 (毫希沃特/季)之间,整体上处于正常、安全水平。大气气溶胶中的总α、总β测量值均低于仪器探测限;氡浓度值在8.17~22.0贝克/立方米范围内起伏,均值为15.1贝克/立方米,总体上在正常范围内涨落。(以上数据来自市人居委)
(四)固体废弃物状况
全区产生工业固体废物2101吨,处置利用率为100%。其中收集处置利用工业危险废物261吨,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为100%;收集处置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1840吨,工业一般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100%。医疗废物产生749.65吨,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率为100%。
三、 措施与行动
(一) 废气污染源
从严从紧把好准入门槛,对82个建设项目提出环保整改,要求新建珠宝企业、汽车维修企业和餐饮企业等项目100%安装废气处理设施。全面推进大气污染整治。制定了《罗湖区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我区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强化辖区珠宝企业环境管理,有效控制珠宝废气排放,检查企业65家,对2家珠宝厂1家汽修厂发出责改通知,对10家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珠宝企业做出了行政处罚。开展“国际汽车生态公园”汽修店排污专项检查,对4家汽修企业立案查处。加密对全区扬尘污染严重道路的清扫频次,对辖区35个在建工地按要求加强泥头车运输路线、工地周边道路每天冲洗一次。对全区土石方工地推广安装运输车辆自动喷淋系统。加强重点企业在线监控系统管理,对纳入监控的550家餐饮、50家珠宝企业和30家汽修企业废气排放24小时监控,对出现异常的企业实施重点巡查和限期整改。
(二)水环境
以《深圳市罗湖区实行河流河长制工作方案》为总纲,对辖区莲塘河、布吉河、深圳水库排洪河和梧桐山河实施“河长制”管理制度,重点推进排污口整治、正本清源、河道日常管养维护及沿岸景观等工作,提升河流水环境。深圳河四期和布吉河第二阶段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按进度实施。加大河流污染联动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影响河流水质问题并协调解决。对莲塘河、沙湾河沿岸排水经营户和建筑工地的排水情况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查处违章排水案件100宗,其中发出整改通知书49宗,解决了沙湾河4处和梧桐山河2处污水渗漏点,做出立案处罚3宗。完成40个排水达标小区创建。推进罗湖区小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区政府投资15359万元,推进215个老住宅区综合整治工程,完善雨污分流。建立水源保护区长效联动监管机制。开展“雨季行动”、“入库河流暴露垃圾专项整治”、“重点水体水域开展专项执法”等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开展垃圾清理工作。及时清理违章建筑和非法养殖场所,多次对水源保护区内的违章建筑和非法养殖进行清理,清理牛始埔等11处养猪场所和违章搭建窝棚,清理生猪2000多头,清拆违章搭建6000多平方米,保护了深圳水库“大水缸”。
(三) 声环境
多部门联合行动,解决东门等商业圈音响噪声扰民问题。对首次违法造成环境影响轻微的商家发放《现场检查告知书》,督促其及时整改,对屡教不改的进行严厉处罚。对10家使用高音喇叭招揽顾客的单位开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对乞讨卖唱噪声扰民等行为及时进行清理。加强施工工地噪声监管,严格实施夜间超时施工许可审批。加大地铁等超时施工违法行为查处,对15家超时施工的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并通过政府网站向公众公开环境违法单位查处信息,有效控制了建筑施工噪声污染。
(四)固体废弃物
坚持对固体废物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则,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高。加强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培训,增强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联合区卫生部门对辖区225家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开展全面检查,严格规范医疗废物的产生、储存、运输、处置以及监测等各个环节,要求将所产生的医疗废物按要求进行分类收集后,统一交由有资质的回收单位进行集中安全处置。联合公安、安监等部门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对辖区内使用危险化学品单位开展联合检查,查处了布心工业区内从事非法贵金属提纯窝点,查扣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一批,有效消除了环境安全隐患。通过实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确保了危险废物、医疗废物100%安全处置。
全区共建成新型环保垃圾站57座,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100%。积极探索建立环卫服务外包、全区重点区域、特级路段实现24小时保洁等环卫管理新模式,努力实现“车载桶装”密闭式垃圾收运模式全覆盖,垃圾收集和清运水平大幅提高。
四、 自然生态保护
完成了望桐新路沿河护坡和罗沙路绿化改造工程,进行梧桐山隧道口绿化景观改造工程、宝安广场绿化景观等13个景观工程改造项目。打造的精品绿道——绿道5号线工程和盘山公路线绿道。完成广深高铁等3条共10.3公里生态景观林带的种植任务。完成中幼林抚育300亩,抚育中幼林苗25000株,生物防火林带抚育38.5公里;居民小区及路边防火林带清杂14.5公里。完成裸露土地复绿面积60694平方米。对全区名木古树开展了普查。组织白蚁防治工作并对枯死古树进行了清理及补种。2013年全区共登记森林火警9宗,过火总面积1466平方米,没有造成大的森林火险和人员伤亡。
五、 环境管理
(一) 环境规划
结合《深圳市罗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罗湖区城市更新“十二五”规划》等相关规划,对照交通条件、功能分区、生态基地、建筑类型等要素进行分析,完成罗湖区绿色城区建筑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对罗湖区新建绿色建筑星级潜力和罗湖区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范围及模式等进行了规划布局,明确了重点的发展任务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目前该系列文件已经通过区常务会审议印发。
(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严格控制新建项目的污染“增量”,否决能耗多、耗水大、污染重的行业和项目,全年受理辖区企业行政服务事项申报807项,并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5家不符合产业政策或选址不当的污染项目予以否定,对82个建设项目提出环保措施整改要求。实行了建设项目“预约”制度,减少企业跑动次数,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2013年共实现预约服务85宗。全年区环保水务局驻罗湖区行政服务窗口的评价满意率达100%,收到了1面锦旗和1封感谢信。
(三) 治污保洁工程
全力实施治污保洁工程,将治污保洁工程各项任务纳入《罗湖区2013年重要工作责任制》,利用行政电子监察系统进行全程跟踪,形成了“通报+督查+监察”全方位效能监督检查新模式,顺利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罗湖绿道5号线提升及延长线建设工程、九尾山废旧石场整治工程、长龙花园边坡治理等23项任务,以100分的高分顺利通过2013年度市治污保洁工程年度考核。
(四) 污染减排
2013年,我区认真落实治理工程减排、结构调整减排、监督管理减排等污染减排工作,关停调整企业21家,淘汰、改造高污染锅炉7家,淘汰所有环卫黄标车。开展罗湖区“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效果中期评估工作,对罗湖区“十二五”中前期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成效、经验和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对罗湖区未来几年总量减排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五)生态文明建设考核
制定了《罗湖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罗湖区2013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实施方案》、《罗湖区2013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计划》等系列文件,目前系列文件已经区常务会审议通过。拟定了《罗湖区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草稿)》、《罗湖区2013年前三季度生态文明考核形势分析报告》等系列文件,对罗湖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一个整体的规划。
积极做好市委、市政府对区委、区政府2012年度环保实绩考核工作。对考核涉及的12项指标100多项具体工作实时跟进,做好指标的分析、研判,对存在问题的指标提出应对措施并大力推动。与指标考核单位及时协调,做好各项指标的迎检工作。在本年度市委、市政府组织的环保实绩考核工作中,罗湖区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获得2012年度优秀奖。成为全市首个连续三年进入前两名的行政区。
(六) 环境监测
强化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实行饮用水源、河流水质分析数据预警机制,编制我区环境质量分析报告,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发挥环境监测“耳目”作用。实施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通过了省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实验室监督评审,提高监测人员应急能力和水平;为掌握辖区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罗湖区2013年环境监测工作大纲》,开展了对水气声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及时提交监测数据,共取得监测有效数据7876个,出具监督监测报告264份,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七)宜居城区建设
2013年,全区共40个社区通过广东省宜居社区评审。《深圳市仙湖植物园资源保护和管理项目》获评为2013年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编制完成《罗湖区2013年宜居城区创建工程项目建议书》。
六、 环境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
(一) 环境宣传教育
依托“3.22世界水日”、“6.5世界环境日”等,先后组织环保志愿者开展了“三·五义工服务活动”、“3.22世界水日活动”、“关注危险废物,共创美好家园”、“生态文明·绿色消费”、“日常节约用水”等十余项环保宣传活动,派发环保低碳手册8000余份,环保袋5000个,吸引市民10000余人次参与到活动中来,取得良好宣传成效。
(二) 环境信访工作情况
全年共收到信访件3561宗,与去年1806宗相比增加了97.18%。根据信访内容划分,噪声类投诉2560宗,占投诉总数的71.89%,比去年上升了110.35%;大气类投诉797宗,占投诉总数的22.38%,比去年上升了73.64%;涉水污染类投诉132宗,占投诉总数的3.71%,其它投诉72宗,占投诉总数的2.02%。所有信访案件都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毕,处理率100%,未发生有信访安全事件。2013年信访数量较去年有明显的增长,主要原因:一是《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实施后,商铺经营产生的信访投诉量增加;二是2013年7月1日后,市人居环境委下放建筑施工噪声许可和日常监督管理职能,加之我区轨道建设加速,我区受理的建筑施工噪声类投诉增加。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粤ICP备19055111号 网站标识码:4403030003 |
主办: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深圳市罗湖区智慧城市建设中心 建议IE8, 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492号
信访投诉电话:82201625信访投诉邮箱:lh_xfj@szlh.gov.cn执法投诉电话:82201635执法投诉邮箱:lh_zftsjb@szl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