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圳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第20160011号办理情况的函

来源:区委(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6-06-13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尊敬的陈家发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深圳老城区环境综合管理整治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通过合理规划、政策扶持、完善改造等方式,积极引导我市老城区环境管理与整治的建议很好,对统筹推进改善深圳老城区建设的现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2016 年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编制协调会议纪要》(区政府工作会议纪要251号)精神,关于老住宅区安全隐患整治工程项目问题。原则上符合条件的项目全部纳入“民生微实事”组织实施,由区住房建设局、相关街道办牵头,会同区民政局按“民生微实事”要求落实。不能纳入“民生微实事”的项目,若迫切需要,由各街道办与区住房建设局统筹,按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程序推进。区住房建设局2016年报社工委实施的民生微实事项目共有46个,涉及清水河、东晓、黄贝、莲塘、东湖、南湖、翠竹和东门街道。有关情况如下:
     一、积极开展园林绿化景观建设
     罗湖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存在绿地配套不足的情况,而且罗湖区商业发达,寸土寸金,想再拓展城市绿地几无可能。因此,由于罗湖区土地资源和前期规划的限制,在现有绿地的基础上,进行精品化、精细化的改造提升是最好的方式。罗湖的城市绿化,突出“小而精”的特点,对闲置地、三不管地带绿化升级改造,对交通渠化岛、重点道路节点、地铁口等边角绿地进行绿化功能完善改造,打造了一批精品景观小品,投入少,见效快,快速改变了老城区面貌,提高城区品位。
     近5年来,罗湖区完成地铁2、3、5 号线在罗湖段共11个站点的绿化恢复工作,涉及绿化恢复总面积约92701 ㎡。完成了90多项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对深南东路、文锦路、沿河路、爱国路等36 条主次干道两侧绿化带、渠化岛绿化进行升级改造,对罗湖口岸、文锦渡口岸、布吉口岸等主要门户的绿化景观开展升级改造,打造了多处精品绿地,全面提升罗湖老城区道路景观提前完成“到2020 年全市50%人行天桥挂绿”的目标。在屋顶绿化方面,罗湖区政府印发了《深圳市罗湖区立体绿化实施试行办法》,积极鼓励扶持辖区业主对物业实施立体绿化,组织对笋岗仓库、合正荣悦、德宏天下、三防大厦等物业实施了立体绿化美化改造。为解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活动需求,向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场所,实现建设“幸福罗湖”的目标,我区合理利用辖区闲置土地,规划建设群众体育休闲设施,全区社区公园总数达到119个,实现了辖区内“平均每个街道拥有10个社区公园,平均每个社区拥有1个社区公园”的目标,并对55个已建设成老旧社区公园开展设施维护及提升。针对提案中提出的我区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区城管局将纳入下一步的绿化工作中进行完善提升:
    (一)针对我区部分路段两边过于高大的绿化树木存在安全隐患、缺乏生机与活力等问题。区城管局组织设计单位对辖区内现状行道树进行了专项调研,组织编写了规划方案,该方案将作为全区行道树建设方案的规划指引,供全区各相关单位在城市更新工程、轨道交通建设和相关市政工程建设绿化恢复工作中参考使用。  
    (二)针对部分道路两旁较为宽阔的地带未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应有的作用的问题。2016 年区城管局计划对爱国路两侧绿地进行改造,全面梳理两侧绿地中凌乱的乔灌木及地被植物,增设园路及活动场地,提高绿地使用效率和绿地空间的互动参与性,为周边居民打造宜人的景观公园带。
    (三)建议中提到的在有条件的市政道路两旁、小公园,设计和建立景观雕塑,安装休闲、健身、娱乐便民设施的问题。近年来,区城管局积极开展社区公园的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2016 年区城管局正在开展地铁7、9 号线罗湖段绿化恢复工作,在绿化恢复过程中,区城管局将在有条件的市政绿地中,因地制宜设置景观公园带,安装相应休闲设施以供市民使用。
     二、开展城中村市容环境“五化”整治提升
     为彻底改善以城中村为重点的市容环境薄弱环节,我区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已经将城中村纳入市政保洁,逐步将城中村和无物业管理的老旧住宅区统一纳入爱卫消杀保障范围,对全区大件垃圾实行统一收运处理,发动街道社区主动对接并依靠民生微实事项目解决城中村小微整治项目落实,围绕城中村、背街小巷、垃圾收集点等重点区域,组织开展了“深度洁净,精细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对薄弱环节市容环境乱象进行了重拳整治。目前我区共有31个城中村,除已完成旧改、正在旧改和列入旧改的13个城中村以外,现共有18个城中村列入“五化”整治范围,其中2015年有10个城中村参与并完成了“五化”整治创建任务,目前正在汇总材料向市局申报创建成果。2016 年计划完成6个城中村“五化”行整治创建,2017 年所有城中村完成整治。主要做法如下:
    (一)重拳整治市容乱象,净化环境村容变。
     整治期间,各责任单位主动作为,积极行动,有效改善了市民生活环境,提升了城区市容环境品质。一是市容秩序整治方面,全区城管系统共组织专项行动394 次,出去执法人员14223 人次,车辆2108 台次,共清理乱摆卖8789 宗、夜间烧烤720 宗,查处超线经营5244 宗,查处乱堆放1704 宗,户外广告、灯箱1371 宗,乱搭建84 处,清理乱张贴82259 张,整治破旧雨篷380 处,整治管线4125 米。二是环境卫生整治方面,全区共配置240 升垃圾清运桶13392个,清理城中村、老旧社区、集贸市场周边及卫生死角暴露垃圾约1936 吨,清理卫生死角613 处。三是大件垃圾处理方面,在辖区共设置大件垃圾临时存放点21个,大件垃圾处理试点共收运处理大件垃圾416.35 吨,日收运处理量约4.16 吨;四是“四害”消杀方面,各街道全面落实“四害”定期消杀制度,整治期间消杀面积达到1071万平方米,抢险修复草埔新村原特区二线巡逻路护坡排洪处污水管破裂1 处;五是污水整治方面,整治污水横流160 处。
    (二)大力弘扬村风正气,文化塑村民风醇。
     着眼提升辖区文化氛围,各街道大力开展城中村文化提升,弘扬城中村村风正气,以文化塑村浓厚城中村淳朴民风。翠竹街道结合街道民生微实事,对水库新村文化墙景观进行提升;黄贝街道在罗芳村出入口周边建筑物外设立宣传栏,增加文化宣传,东湖街道布心村在村中央修建100 平方米文化广场1个,改造文体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一批,努力提升村里的文化品位;莲塘街道投入约13.7 万元利用坳下村出入口周边部分建筑物外拟设立宣传栏,增加文化宣传设施; 南湖街道结合“微民生项目”开展文化提升行动,对村口的宣传栏进行了全面翻新、维护,并投入约10 万元资金制作大型公益户外宣传广告及宣传品;清水河街道在坭岗街心公园外墙进行艺装饰,在小广场增加健身器材;笋岗街道在笋岗村投入27 万元,打造人文廊墙,突出文化特色,配套休闲健身文化广场,并在笋岗村元勋旧址广场修建舞台,供社区居民休闲娱乐。
    (三)见缝插绿提升绿量,绿化提升商居宜。
     围绕改善城中村生硬的居住环境,各街道结合城中村整治工作,见缝插绿提升城中村绿量,不断丰富城中村园林景观,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宜商城中村。翠竹街道水库新村大门小公园进行全面环境改造提升,笋岗街道笋岗村将一块三无场地改建为村公园,布心村投入资金,建造围栏、树立警示牌,保护百年古树,泥岗村在步行街安装箱并种植观赏性植物,提升步行街休闲购物环境,鹤围村聘请专业绿化管养公司对行道树进行修剪和管养。莲塘街道投入约6.6 万元用于坳下村绿化改造,涉及180 平方米,提升辖区居民的生活环境。罗湖村针对行道树病害较多的情况进行了绿化提升改造,更换村内老化、存在病害的行道树25 棵,并在村内绿化原有基础上对有条件的区域做到“见缝插绿”,消除黄土裸露现象,切实提高了罗湖村的绿化品质。
    (四)规范整治安全黑点,美化环境隐患清。
     结合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各街道、社区和股份公司在对建筑外立面进行全面清洗,去除墙面污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城中村美化整治工作,着力清除城中村安全隐患。按照“横平竖直、捆扎贴墙”的要求对城中村、老住宅区架空管线进行梳理和规范整治,对架设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的各类架空管线进行规范整治,有效消除乱设置管线的现象。东湖街道还积极推进“亮化工程”,先后改造灯柱28 根,更换路灯120 盏。南湖街道针对罗湖村照明系统较为残旧的情况进行整治,对现有老旧照明系统进行翻新及更换,将原有的160 盏老旧破损、亮度不足的路灯更换为LED 节能灯,改善了村内道路照明环境。
    (五)全面修葺村内路面,硬化道路出行便。
     为方便群众出行,进一步完善城中村的道路基础设施,提高城中村道路硬化率,各街道、各城中村加大投入,对城中村路面硬底化进行了全面修葺。南湖村、向西村近年结合消防整治工程投入约700 万元对路面进行了全面重铺修整。布心村共重新硬化道路3 条,总长度1.391 公里,路面硬底化率达100%。笋岗村共投入46 万元,对村内没有硬底化的主要巷道进行铺装和硬底化路面,对村内破损路面进行修葺,共修复铸铁井盖更换及井口90 座,修复破旧路面275 平方米,增加路面监控设施54 个。莲塘街道投入约9.5 万元对坳下村内没有硬底化的主要巷道进行铺装和硬底化路面。水库新村投入19 万元对村内破??路面和篮球场地面进行了维修。坭岗村投入部分资金对地铁站附近闲置空地进行了硬化,市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完善非市政道路路灯设施
     2013 年,区城管局陆续从罗湖社区家园网、区长专线等渠道收到市民投诉,反映罗湖区部分道路无路灯,夜间出行不安全的问题。在收到市民投诉后,区城管局非常重视,虽然市民只投诉了几条道路,但考虑到罗湖区属于老城区,路灯缺失、年久失修、缺乏管理维护不亮灯的道路还存在不少。在全区各街道办事处的协助下,区城管局首次摸查统计出78 条未移交市政管理的公共道路(包含原小区或村道,但现已承担了市政道路功能的道路),后期陆续增加到91条。在初步摸查统计之后,区城管局邀请了专业的设计公司编制了罗湖区未移交市政管理的公共道路照明完善提升实施方案,根据市民投诉情况拟定了今后三年的照明完善提升计划。其中2014 年实施并完成10 条道路的照明完善工作;2015 年完善提升19 条道路,5 座人行天桥,1 个人行通道。2016 年计划实施18 条未移交市政管理公共道路照明完善提升工程。
     四、推进老旧住宅区供排水管道升级改造工作
     一直以来,罗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住宅小区,尤其是老旧住宅区的供排水管道升级改造工作,2015 年,整治完成了40 个老旧住宅区安全隐患工作,包含了部分供排水管网的整治;完成了92 个小区排水管网改造;创建排水达标小区40 个,达标率居全市第二;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惠及46 个小区1.65 万户居民;完成了罗湖区易涝小区内部排水管网整治工程、罗湖区市政路段排水管网畅通工程两个防洪排涝项目,通过管网清疏、部分管道改造等措施,解决草埔新屋吓村一带、长龙花园、桂木园小区周边的易积水问题,以及对深南路大剧院路段、沿河北路德智路口段、沙赤线新田村公交站区域等近10 个市政路段的管网清疏、雨水箅进行改造。通过一系列整治措施,有效整治了小区供排水管网设施落后、老化等问题。罗湖辖区地下管线复杂,尤其是排水管渠,年久失修、老化问题突出,易引发地面坍塌,作为深圳中心城区之一,辖区的一些支路、“二线插花地”、城中村、“三不管”路段、早期建成的排水管渠等区域的地下管线底数不清,隐患多。罗湖辖区各地下管线权属及运营管理单位尚未形成系统的区域管线分布资料,较为零散。2016 年,区环水局将进一步做好供排水管网升级改造工作,今年计划完成80 个小区排网改造、完成70 个小区优质水入户改造工程。同时,全力推进罗湖区地下管线(排水管渠)普查和安全隐患检测评估项目,组织、协调市水务集团等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共同建立辖区地下管线和地面坍塌隐患台账,建立地下管线动态更新制度。
     五、统筹协调民生微实事项目 
     2016 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各社区大力推进民生微实事项目工作,区层面由组织部、民政局牵头,统筹协调推进民生微实事相关工作。区民政局结合罗湖老旧住宅区较多的实际情况,在民生微实事项目推进过程中予以重点关注。
    (一)民生微实事项目设置优先老旧住宅区、城中村急需项目其中工程必选类项目包含了南湖街道文锦中学AB 栋安全隐患整治项目、翠竹街道粤海新村外墙改造项目在内的46 个项目,工程自选类项目包括了增加社区公共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新建社区公园等对老旧住宅小区帮扶支持改造的项目;并在文件中明确要“优先推动实施消除安全隐患类项目”。今年全区民生微实事总资金为1.66 亿,其中工程类项目资金约为5260.1 万元,为老旧住宅区、城中村社区综合整治提供了保障。
    (二)民生微实事项目审议充分体现民意
     现有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审批流程为:1.社区“两委”联席会议审议项目;2. 金额在20 万元至50 万元的工程类项目和金额在10 万元至20 万元的服务类项目,由街道组织行业专家评审会审议;3.社区居民议事会审议项目并在社区公示;4.社区第一书记代表街道审议。社区两委、社区居民议事会成员、社区第一书记长期扎根社区,熟悉社区情况,这样的审议流程能充分代表民意,实现项目落地后真正惠民利民。
     下一步,我区将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统筹协调区相关部门,逐步解决老住宅区环境整治问题,避免重复施工和扰民,努力为居民提供一个与罗湖经济和文化发展层次相匹配的居住环境,切实将代表们关心的老城区环境综合管理整治问题落到实处。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关注和支持!
     此函。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2016年5月23日

(联系人:陈佳楠,联系电话:25666043)

知识图谱

相关信息和服务

当前展示专题专栏信息类别内容 返回

点击标签名称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