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发布机构:罗湖区发展改革局发布日期:2019-08-26

名 称:罗湖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罗湖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来源:罗湖区发展改革局 发布时间:2019-08-26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为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崛起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创造重大历史契机。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深圳市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和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论述,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以深港口岸经济带、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三大合作平台为抓手,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在罗湖建区40周年之际,在新起点上再出发,以己所长服务湾区并趁势转型,努力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的“桥头堡”和“引擎区”,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罗湖贡献。

  (二)发展目标

  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对标国际最高最好最优,深度对接“港澳所需、罗湖所能、湾区所向”,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和体制机制“软联通”,推动深港两地在金融、高端商务、科技、消费等经济领域,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深度合作,打造国际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典范区

  ——口岸交通枢纽网络体系初步成形。以深圳火车站和三大口岸为轴心,完成高铁、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规划研究,成熟线路开工建设,形成以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干线道路、慢行等紧密衔接、运行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格局雏形。

  ——三大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深港口岸经济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成为深港两地在高端消费、高端商务、专业服务等领域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形成一批优质产业空间和储备空间,红岗国际创新广场开工建设。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蔡屋围国际金融中心开工建设。

  ——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基本成型。深港高端服务业进一步深度融合,新型金融产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科技创新机构、载体、基础设施建设等取得较大发展,初步建成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和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建设进一步推进,传统商圈加快转型升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得到快速发展。

  ——深港社会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强。罗湖与港澳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就业创业等社会领域交流合作取得重大突破。

  ——绿色生态宜居城区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大东湖”生态与环境圈完成规划,布吉河、笔架山河景观休闲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水污染防治、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初步建成世界著名花城。

  二、大手笔规划建设三大合作平台

  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三大合作平台,为罗湖融入大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纳入大湾区国家级重大平台

  完成深港口岸经济带整体规划。2019年完成深港口岸经济带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建设实施路径等方面的研究,积极与国家、省、市对接,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纳入大湾区国家级重大战略平台。

  实施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升级改造。2019年完成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和统筹规划。2020年启动罗湖口岸重建、深圳火车站升级改造前期工作。借鉴日本京都火车站高密度、复合统筹开发模式,面向粤港澳商务人士和国内外游客,提供集观光旅游、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时尚购物于一体的通关顺畅、交通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构建内地赴港旅游和境外入境旅游的“城市会客厅”,成为深港口岸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实施文锦渡口岸及周边整体改造。2019年启动文锦渡口岸片区升级改造规划编制。2020年启动文锦渡口岸及周边地区整体改造前期工作。鼓励港资港企等市场主体参与建设,将文锦渡口岸片区打造成深港合作新高地。

  实施莲塘片区更新改造。2019年完成莲塘片区发展规划。2019年动工建设富宝化纤厂城市更新项目,加快莲塘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推动口岸周边老旧住宅棚户区改造。2019年完成边检总站二大院棚户区改造规划编制。2020年启动建设,改善口岸周边居住环境和市容环境。

  建设湖贝现代综合商业区。推进湖贝统筹片区、工纺大厦(深圳盛荟融创中心)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2019年争取湖贝统筹片区一期开工,打造集购物中心、总部办公、会议展览、文化公园和多功能公寓等现代商业元素融于一体的超大型综合性商业中心。

  启动东门片区升级改造。2019年完成东门商圈升级改造规划设计,对东门大厦、新世纪大厦、大世界商厦进行盘活,开展一期项目建设,打造国际标准高品质消费街区。

  实施市工人文化宫升级改造。加快推动深圳市工人文化宫重建,2019年开展市工人文化宫升级改造方案国际竞赛、可行性研究分析。2020年动工建设市工人文化宫,打造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商旅文融合活动中心。

  (二)建设大梧桐新兴产业带

  释放城市更新土地空间。2019年完成清水河重点更新单元计划申报,开展规划编制。2019年动工建设清水河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四期。加快推进金威啤酒厂等在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加速推动金湖文化中心、深业进智物流分拨中心二期、澳康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华润智地文创中心、峰晟创谷、布心工业区、布吉农批等城市更新项目前期工作。

  加大土地整备力度。加速推进土地整备工作,2019年启动玉龙新村和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用地开发前期研究工作。2020年完成小坑工业区土地清理工作。2019年推动清水河实业公司地块收回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推进清水河供港活畜中转仓搬迁,协调中粮公司完成选址并及早启动搬迁工作。

  建设红岗国际创新广场。2019年完成红岗国际创新广场一期土地出让,并启动建设。2019年完成红岗国际创新广场建设范围内深燃集团到期土地收回工作。继续加快推进深长实业国有出让土地收回工作。2019年完成《红岗国际创新广场二、三期空间布局规划和开发控制导则》编制工作。

  (三)打造红岭路新兴“金融街”

  拓展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范畴。以长达3.6公里的红岭路为轴,南起滨河路,北到泥岗路,横跨蔡屋围、笋岗两大金融、高端商务集聚区,规划建设一条新兴“金融街”。2019年动工建设城建梅园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招商中环、深圳(罗湖)互联网金融产业总部基地等在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恒大金融中心等城市更新项目前期工作。2019年完成笋岗地区法定图则修编。

  动工建设蔡屋围国际金融中心。蔡屋围统筹片区城市更新单元总占地面积33.67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67.67万平方米。2019年开工建设蔡屋围统筹片区城市更新单元城建地块项目,加快推进蔡屋围统筹片区其他地块审批工作。

  三、构筑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一)引进国际高端要素资源

  加快发展创新金融。2019年争取规模100亿元的中电信基金落地,助力人工智能、5G产业茁壮成长。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易金通”业务独立商业化运作并力争落户罗湖。加快筹建平安银行黄金专营机构,推动其尽快落户罗湖。依托工商银行深圳分行上海黄金所国际板指定交割仓库,探索黄金仓储、质押和跨境结算业务,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粤港澳黄金金融服务体系。

  加快形成国际消费新格局。2019年出台罗湖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行动方案,加快“新消费发展基金”落户罗湖。依托宝能中心、招商中环、深业泰富广场一期,重点引进新商业、新业态,打造宝安北路新商圈。加速传统商圈转型升级,2019年启动东门商圈综合整治和整体改造,推动蔡屋围、东门、人民南“金三角”片区新消费经济发展;推进国际黄金珠宝产业园区建设,将水贝—布心打造成为时尚消费商圈。试点贸易优惠政策,探索设立国外优质进口商品专区,吸引外溢高端消费回流。

  积极探索深港专业服务业合作新路径。在深港口岸经济带内设立专业服务业园区,2019年启动预选址,大力引入国际知名企业、高端企业,鼓励香港专业服务业企业入驻,提升专业服务业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试点建设专业服务业大厦,承接香港服务业外溢,打造香港会计、律师、测绘等品牌服务机构集聚中心。

  (二)做大做强创新核心要素

  建设人工智能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涵盖场景应用、会议展览、总部经济、研发销售等环节的人工智能特色小镇,2019年启动规划编制工作,打造与山水自然结合的富有特色的人工智能山水文化。2019年开展片区综合整治,按照人工智能总部企业标准,打造独栋特色建筑群。加速推进片区光纤、网络、5G应用、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导入低冲击的人工智能测试、检测和实验场地,打造公共技术与服务平台。

  建设清水河人工智能产业基地。2019年完成《清水河科创智慧城综合规划》。围绕基础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智能医疗等领域,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合理布局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形成初创型企业、成长型企业、龙头企业共存的金字塔型集聚效应。

  建设东晓布心生命健康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精准医疗、健康服务等领域,通过统筹城市更新项目释放153万平方米产业空间,聚集一批民营医院与服务机构,引进一批重点企业,建设生命健康公共服务平台、众循精准医学研究院,到2020年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生命健康产业基地。

  规划建设粤港水资源安全保障联合创新中心。2019年启动前期工作,通过导入院士工作站、创新载体、产学研合作资源,建设水务研究院和水务创新生长与测试基地,推动智慧水务、水资源处理设备与技术应用、检测检验等领域创新发展。

  布局建设一批实验室和科技基础设施。大力引进香港及海外科研人员建设一批设计研发服务平台、技术转移中心、检验检测科研中心和实验室。2019年10月底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落地,新增新型研发机构5家、创新载体10家。到2020年,建成创新载体70家,引进培育新型研究机构20家。

  (三)实施大企业大项目带动计划

  精心遴选产业项目。2019年完成红岗国际创新广场一期重点产业项目遴选,引进4家重点企业。用好招商中环、进元大厦等一批政府持有产业空间,引进一批符合片区产业规划的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引领带动产业集聚。探索通过以租代售、租售结合、联合建设总部大楼等方式解决重点企业办公需求。

  四、大力度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一)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积极引入高铁。推动深圳火车站融入国家高铁网络,在深圳火车站通过新增联络线,引入赣深高铁、厦深铁路,将深圳火车站打造成高铁枢纽,成为粤港第二高铁通道。积极推动深汕高铁在清水河设站,并列入《深汕高铁深圳段交通详细规划》。引入深汕城际,推动深汕城际纳入省城际铁路网,并在罗湖中心区设站。

  优化轨道网络。2019年启动14号线、5号线西延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2020年完成2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轨道交通建设工作。推动11号线、17号线调整至罗湖口岸,25号线延至文锦渡口岸。2019年启动清水河轨道交通枢纽规划编制。2019年完成连接莲塘和银湖的轨道交通T1线规划研究,启动T2线规划研究。2020年启动连接莲塘口岸-文锦渡口岸-罗湖口岸的小运量轨道交通建设,实现口岸与口岸之间的无缝对接。

  完善干线道路网络。2019年完成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建设,2020年完成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加快东部过境连接线配套工程建设。2019年完成罗沙路-延芳路立交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和土地整备,争取动工建设。加快春风隧道建设,2020年完成深南路东延工程前期工作,与春风高架桥共同构成深圳东西向的主动脉。2019年启动布吉南环路一期禾坑路至龙岗大道段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动工建设。加快研究梅布通道快速路项目。

  重点突破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完成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片区清水河一路、清水河五路南延、广清路、环仓路、宝润路、宝泰路市政工程等交通项目。2019年9月底前完成清水河二路建设全部前期技术工作,2020年动工建设。2019年开展清水河三路拓宽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法定图则调整等前期工作。2019年开展清水河、南湖、翠竹街道微片区交通和景观综合提升工作,完成21座人行天桥改造。

  打造高品质慢行系统。2019年8月完成莲塘口岸周边人行系统品质提升工程。推动干道自行车路权重构。通过压缩绿化带、设施带、机动车道宽度等方式,恢复解放路、爱国路、和平路等骨干道路自行车路权,提升慢行出行体验。2019年完成自行车道新改建不少于13.6公里。整合公交、轨道、慢行等三网资源,打通制约公共交通系统融合发展的各个环节,发挥组合效应。2019年完成地铁14、17号线清水河站连接通道及出站口项目、地铁3号线水贝站C出入口项目前期工作,2020年动工建设。

  (二)布局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推动光纤宽带网、无线宽带网、移动物联网深度覆盖。建设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优化4G网络基站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加快5G通信基站建设和网络应用。2019年完成清水河二路、清水河三路、环仓南路、油气路等道路融入5G商用、智能驾驶、智慧杆、智慧交通等智能化应用场景的设计方案。探索依托银湖山山谷地带规划建设无人机试飞场等科技基础设施。

  推进智能电网建设。2019年加快推进梨园、桃园、深业物流、木棉岭等变电站建设。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提高输电、配电设备状态监测水平,实现配网自动化、配网光纤通信、低压集抄及智能电表全覆盖。到2020年罗湖区年均停电时间保持全市最短。

  五、高质量推进社会融合共建共享

  (一)开展教育领域交流合作

  实现湾区教育资源互通共享。2019年会同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完成建设粤港澳城市大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市相关部门审议。推进口岸周边学校“上天入地”工程和罗湖外国语全寄宿制高中新建工程。研究建设面向深港两地学生的国际学校,采用国际化管理,满足深港适龄儿童接受国际教育的需求,解决大量跨境学童往返奔波问题。2020年实现100%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缔结港澳姊妹学校(园)。鼓励香港学校、教师跨境到深圳办学、教学。

  营造友好便利教育交流环境。借助“文化寻力”项目,积极开展游学活动。2019年创建10所国际交流示范学校、10所中华文化传播特色学校。邀请港澳知名高校或知名专家团队“走进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教师培训品牌。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现代化高峰论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

  (二)开展卫生健康领域合作

  深化医疗卫生交流与合作。2019年争取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医院落户罗湖,与香港在流花医院及国检大厦共同筹建专病中心。鼓励引导香港和澳门医生到罗湖公立医院坐诊,在罗湖开设独立诊所。探索试行粤港澳三地医院的跨境双向转诊合作,对内地居民在港澳指定医院就医后转诊至内地医院适用同等标准和操作流程,进一步促进两地医疗领域合作。

  (三)开展人文交流领域合作

  打造文化资源共享平台。2019年动工建设粤海体育休闲公园。2020年动工建设“两馆一中心”。加快推进罗湖美术馆、综合艺术馆等重大文体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前期工作。

   六、全方位落实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城区

  打造环东湖景观体育休闲旅游圈。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对标纽约中央公园、波士顿“翡翠项链”公园体系,系统整合东湖公园、深圳水库排洪河、绿道5号线、罗湖体育休闲公园一期、粤海体育休闲公园、东益汽车广场地块等资源,2019年启动总面积达350万平方米的“大东湖”生态与环境圈规划研究。

  实施世界著名花城建设行动。完善“郊野(森林)公园—市政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2019—2020年每年新建1个、提升改造5个社区公园。加快环深圳水库绿道建设,打造“深港第一环湖绿道”。到2020年,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6.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平方米以上。

  打造沿河景观休闲带。2019年完成布吉河“一河一景”景观提升项目一期建设,整治贯穿“金三角”的布吉河水系,推进河道改造和景观提升,整体提升一河两岸的人文、生态及景观价值,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休闲商业带。2019年完成笔架山河上盖沿线更新改造规划审批,启动一期改造计划申报,推进笔架山河复明。以笔架山河为纽带连接银湖山郊野公园与红岗公园、洪湖公园、围岭公园,打造“山、湖、河、城”特色慢行休闲廊道。

   (二)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实施水污染防治工程。2019年完成清水河综合整治项目初步设计编制、概算编制及施工图设计工作。2019年完成新平村雨污分流工程。2019年完成罗芳污水厂提标改造,推进洪湖水质净化厂建设。

  全面实行绿色低碳技术标准。实现新开工项目100%满足绿色建筑标准,政府投资工程全部达到国家二星级以上标准,社会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应当达到国家二星级以上标准,城市关键节点的项目必须达到国家三星级标准,2019年完成15万平方米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推进笋岗—清水河片区、深圳水库片区海绵型道路、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建设。

  七、高标准创建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构建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充分吸收借鉴北京、上海、广州等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梳理罗湖在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2019年完成符合罗湖实际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搭建企业服务平台。2019年完成平台建设,建立企业问题常态化收集、解决、反馈平台,通过信息发布、资金申报、诉求管理、企业画像和考核管理等功能,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公共服务、专业服务等各类服务。

  (二)促使空间产业“高度契合”

  优化规章制度管理。2019年完成重点产业项目遴选办法修改,优化遴选流程,以重点产业项目遴选为抓手,汇集优质企业,促进行业集聚发展。2019年出台产业园区管理办法,明确专业园区认定和考评流程,开展园区认定、考评工作,通过规范管理,做大、做强、做优专业园区。

  加强全流程监管。2019年引入“建筑师负责制”制度,由专业建筑师团队负责从方案设计到施工管理的全流程管理。对城市更新项目严格执行项目产业规划实质前置,在计划申报、规划审批、项目验收、运营使用等阶段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

  (三)营造人才集聚环境

  建设一站式人才专业服务平台。在深港口岸经济带、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的人才集聚产业园区,2019年启动一站式人才专业服务平台建设,为在罗湖工作的内地、港澳及海外人才提供政务服务、高层次人才认定等一站式服务,为就业创业人才提供就业咨询、创业和贷款贴息等政策指导,打造大湾区人才之家。

   完善人才政策体系。2019年完成“菁英人才”计划优化提升工作,整合市、区各类人才政策,推出高端人才服务卡,享受医疗服务、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优先服务。2019年完成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政策,针对港澳和海外高端人才,构建最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

  与港澳共建青年创业基地。2019年完成鹏基工业区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编制工作,启动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2019年完善粤港澳共享的产业扶持政策,探索将符合条件的港澳创业者纳入创业补贴扶持范围。

知识图谱

相关信息和服务

当前展示专题专栏信息类别内容 返回

点击标签名称查看更多信息